百科学网线上教学杂感(二)
疫情之下的教学需求一方面对教师的计算机软硬件操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增强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体验——很多以前仅采用传统方式教学("口头点名+投影仪/板书+纸版试卷")的教师可以深度享受信息技术在考勤、授课、演示以及测验等环节上带来的便捷。目前,很多高校采用的平台和软件基本上都是通用公共平台,比如超星泛雅、雨课堂、钉钉、腾讯、智慧树、哔哩哔哩以及一些商业化的虚拟实验模块,然而不同学校的理论和实践类课程,即便是同样的课程,也可能存在不同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例如有些面向煤矿行业,有些面向冶金行业,有些教师人数不充足,有些场地不充足,在这样的情况下,经过这次线上教学体验,有些教师有可能针对本校教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一步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这样的教改构想也可以为本校计算机相近学科的师生提供了发挥专业特长的机会,能够更进一步促进不同学科的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交流,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的教学改革方向,但是根据自己过去三年的经历,几个学科的教师,发挥优势互补的特点,合作开展教改课题,也许并不容易。
我所在的教研室以工科基础物理和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为主要任务,教研室8个人,每学期上课1300人左右规模,还要参加监考阅卷以及一些会议,教学任务很重,最多的一年不算实验课,仅理论课就达到了488学时,再做一些和科研有关的工作,疲于奔命的感觉时常有之。忙是一方面,更令人沮丧的是忙却没有效果。这种感觉在基础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尤其突出。
在很多学校,基础物理实验是一门重要却得不到重视的课程,这一点从学时和学分上就能看出来。但是,基础物理实验教学需要做的工作并不少,其中实验报告的撰写和批阅是学与教环节的重头戏,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要花费很大的精力才能完成。对于学生,需要事先了解实验原理,熟悉实验器材,然后课堂上测量、记录实验数据,课后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实验结果,获得需要的物理量,这三方面的任务分别体现在实验报告的“预习”、“原始数据”和“数据处理”三个部分。对于教师,需要课前准备实验器材,课上监督实验操作,随时解决器材坏掉、实验方法不得当导致观察不到现象、测量数据不合格以及书写不规范等问题,课下批改数据处理,并给出相应成绩。
与高中物理实验相比,大学物理实验数据计算,除了要求结果准确,还要求格式规范,包括有效数字位数是否正确、不确定度是否只进不舍以及结果表达式是否末位对齐等. 教师在批阅报告过程中既要核算学生计算结果是否准确,同时还要检查学生计算结果的格式是否规范,然后逐项打分,非常耗时耗力,并且容易发生误判, 另外这种传统批阅方式存在很大的主观性,在我们校区师生比例严重失调情况下,时常发生学生同组不同分的现象,甚至有学生因为这种情况影响了奖学金的评定,久而久之难免让学生觉得老师在应付差事,于是教与学两方面都容易流于表面,变成“走过场”,撰写和批改报告很大程度上就是应付检查。
这种低效甚至有些虚伪的教学越来越不堪忍受,2017年8月份开始,我尝试通过计算机批改基础实验报告。经过半年的尝试,终于通过客户端模式初步实现了这种想法(详情可见《大物实验报告自动批阅系统的设计与实践BTW终于可以不用批报告了》 ),然而也暴漏了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例如,怎么甄别学生通过网络提交的实验数据是其真实的原始测量结果,word版本不同会导致生成的批阅报告存在乱码以及排版格式混乱,一些学生不能按时提交实验数据怎么办。经过反复思考,我发现要想彻底实现信息化处理实验报告的想法,建立一个web前端和后台数据库几乎是不可避免了,说白了就是学生通过手机或者电脑访问网页来提交实验数据,网页将数据移交给网络数据库,不管是课堂上的原始测量结果,还是课后的数据处理结果,甚至包括学生班级姓名学号批改成绩和批语等基本信息都统统保存在数据库里。思路理清楚以后,问题就来了——我完全不懂web前端和数据库搭建。
- 上一篇:科学网Can I Do Better?
- 下一篇:科学网文献综述不等于文献综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