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纽约时报》评《阿黛尔的生活》:超越性别与
《阿黛尔的生活》(Blue Is the Warmest Color)讲述了一个狂热、丰富、让人精疲力竭的爱情故事,记录了一个年轻女人从好奇到心碎的心路历程,源于她对一个比她略为年长的女人的依恋,既痛彻心扉又充满喜悦。虽然片中有很多哭泣和叹息,但是导演阿布戴·柯西胥(Abdellatif Kechiche)采用的不是伤感夸张的拍摄手法,而更像气象学手法。他研究雷达,察看地平线,寻找令人激动的天气模式,然后冲进狂风,带着观众穿过猛烈的大风和击打灵魂的暴风。
我们正在追踪的暴风名叫阿黛尔(Adèle)。19岁的阿黛尔·艾克萨勒霍布洛斯(Adèle Exarchopoulos)以令人惊讶的敏感演绎了这一角色。我们刚见到她的时候,她展示出普通法国女孩的每一面:跑着去赶早上的校车;在课堂上出神;在食堂里和朋友们交换小道消息。特写镜头记录了她的每一根不规矩的卷发和肤色的变化,在我们眼中,她似乎不会变成更出众的人物。阿黛尔出身于北方工业城市里尔的一个中低阶层家庭,她显然没有很大的志向,也安于现状。她喜欢读书和美食(特别是她爸爸做的意大利面),计划将来当老师。
但是经过将近三个小时,也就是电影中的大约六年时间(柯西胥并不注重标明时间的流逝),阿黛尔有了一种深度和壮丽,让她能与文学作品中的一些著名女主人公相提并论。有这么一段时间,你活在她的世界里,就像你曾经活在安娜·卡利尼娜(Anna Karenina)、伊丽莎白·班内特(Elizabeth Bennet)或克拉丽莎·达洛维(Clarissa Dalloway)的世界里一样,之后你可能会发现你的生活也因为这种体验发生了变化。
《阿黛尔的生活》把两部文学作品松散地混合在一起:朱莉·马罗(Julie Maroh)紧凑、生动的同名小说(出版于2010年)以及18世纪作家皮埃尔·德·马里沃(Pierre de Marivaux)松散的烂尾小说《玛丽安的生活》(La Vie de Marianne,在这部电影中,阿黛尔称这本书是她最喜欢的小说)。不过这部电影关注的重点绝对是当代,它的成就无疑在电影方面。柯西胥让我们沉浸在21世纪法国的日常生活中,包括学校、政治、美食、美酒和性爱,阐明了觉醒的意识带来的折磨与狂喜。
艾克阿切波洛斯几乎从未离开摄像机的审视,她的生活、她的所见所感是这部电影的主要内容。柯西胥之前的电影包括《谷子和鲻鱼》(The Secret of the Grain)和《爱情躲猫猫》(Games of Love and Chance)。前者讲述的是一个法国北非移民和他的大家庭的生活,和《阿黛尔的生活》一样散乱、广博;后者讲述的是巴黎郊区的一个糟糕的住宅项目,是个马里沃式的喜剧。他很少让情节制约他漫无边际的闲谈,《阿黛尔的生活》的第一部分充满了貌似毫无关联的、琐碎的争执和对话。阿黛尔在学校里和女孩子们谈论男生,和一个名叫托马斯(Thomas,热雷米·拉厄尔特Jérémie Laheurte饰)的男孩谈论音乐和图书,托马斯短暂地做过她的男朋友。她小睡,吃零食,学习,把不规矩的头发潦草地在头顶上扎成马尾。
然后有一天,她遇到了艾玛(Emma,蕾雅·赛杜Léa Seydoux饰),一切随之改变。艾玛的头发染成蓝色,眼睛像狐狸一样,她在大街上从阿黛尔身边经过,在她梦中出现,在同性恋酒吧跟她调情。“我是偶然来这里的,”阿黛尔说。她说的不全是实话。她不是确切地来找艾玛或者某个人,而是为了证实她对自己欲望的一种直觉,而艾玛乐于满足她的欲望。
艾玛是艺术专业的学生,立志当个画家,她很喜欢扮演导师的角色。她带着点傲慢给阿黛尔传授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的观念——她理所当然地把他看做同性恋解放运动的先驱——主动要求在哲学方面指导她。后来,在她们比较稳定地确立情侣关系之后,艾玛敦促阿黛尔追求更高的目标,好像跟这么实际的人在一起让她有点难堪。
她们的阶级差异不明显,但是肯定存在。阿黛尔同艾玛的母亲和继父用餐时,她们一边吃牡蛎,一边高谈阔论文化的价值。在阿黛尔家,艾玛一边吃意大利面,一边听阿黛尔的父母谈论艺术的轻浮和谋生的重要性。艾玛骄傲地公开自己的同性恋身份。阿黛尔没有公开,这多少有点挑衅的意味。她们之间存在不言而喻的矛盾和不平衡,最终带着令人震惊的威力爆发了。
在5月份的戛纳电影节上,以斯蒂芬·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为首的评委会不同寻常地把该电影节的最高奖项颁发给了三个人:柯西胥、艾克阿切波洛斯和赛杜。在电影节上放映时,片中赤裸裸的性爱场面吸引了很多关注。这不是没有原因的。其中有场戏比你在黄片之外可能看到的任何一幕都跟更长、更直白。马罗(还有其他一些人)批评柯西胥对她作品的演绎其实是出于色情目的,是好色男人的性幻想,而非女同性恋性爱的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