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学网与子书:珍惜你的青春年少
今天是著名的一二·九运动的72年纪念日。1935年12月9日,在北平发起了一场学生要求政府抗日的游行示威。杨沫的《青春之歌》对这场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运动场面做过生动细致的描述。李昌(清华物理系,后转入历史系,1935级,哈工大校长)、蒋南翔(清华中文系1932级,清华校长)、林枫(北平大学工学院29级,中央党校校长)、姚依林(清华化学系34级,副总理,政治局常委)、黄华(燕京大学经济系1932级,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黄敬(青岛大学物理系1931级,北京大学数学系1935级,国家技术委员会主任兼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都是这场运动的风云人物。
今天也是你,我可爱的儿子19岁的生日。我和你妈妈共同祝你生日快乐!只是不能给你庆贺。你是不是正在准备明天还是后天的考试?
我坐在你以前学习、做功课的书桌旁,沐浴着初冬温暖的阳光,用我们共同品牌的笔记本电脑,整理、汇编你一年来从世嘉堡到圣·乔治留下的文字,主要包括实验报告、翻译作品、转学文件、奖学金证书等,作为你的文选卷三。
看着你的MSN上的签名“青春年少”,想起前一段时间,我的一位朋友、某高校教师F提醒我注意的一件事。
去年秋天开学时,东大因搬迁至江宁九龙湖举行庆典,请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演讲。他的一段耐人回味的往事,却是值得关注的:
【背景:杨振宁于1942年西南联大本科毕业(导师吴大猷)、1944年西南联大硕士毕业(导师王竹溪),1944年夏考取了留美公费生。1945年11月下旬他到达美国,原希望师从费米(世界上第一座原子核反应堆的建造主持者),但费米已离开了哥伦比亚大学。几经周折,最后才在张文裕教授那里打听到费米即将去芝加哥大学的消息。1946年初,杨到芝加哥大学注册成为博士研究生。开学不久.他向费米提出,希望在他的指导下写一篇实验论文。但费米所在的实验室当时在阿贡,杨是外国人,不能进入阿贡国家实验室。后来,费米介绍杨到艾里逊(S.K.Allison)的实验室去工作,他把杨介绍给实验室负责人E.泰勒博士(美国的“氢弹之父”)。当时这个实验室正在造一台40万电子伏的加速器。杨用此加速器所做的实验却不成功。杨接受了泰勒的建议,放弃实验。在芝加哥期间,杨一方面从事粒子物理的研究,一方面继续发展他对统计力学的兴趣。他花了很大力气研读昂萨格的Ising模型,研究了布洛赫关于自旋波的论文。这一段努力,虽然没有立刻得出成果,却为他后来的工作打下基础。原本,杨想把他当时已差不多写好了的一篇理论文章(4页)作为博士论文,但没有得到同意。后来,题为"核反应与关联测量中的角分布"的博士论文(23页),是结合了物理见解与群论方法的一项工作。1948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导师泰勒)。1948~1949年任芝加哥大学教员。
1949年春,由费米和泰勒的推荐,杨申请到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去做博士后,所长奥本海默(美国“原子弹之父”)接受了杨的申请。1949年秋天,杨到普林斯顿大学高等学术研究所从事研究。在这个学术象牙塔中,待了17年,他认为那是他一生中研究工作做得最好的时期。
【故事:就快去普林斯顿大学的时候,杨和另外低他一级的4位研究生看到美国一家报纸登出一个广告,如果参加一个类似于今天的填字游戏比赛,获得第一名的人将得到5万美元的奖金。“5万美金对我们几个留学生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所以我们5个就参加了这个游戏,当时参加这个的主要是家庭主妇,我想我们研究生总会比家庭主妇强吧。”于是,他们每天都用大量的时间去做这个。
“当时与另外四个同学凑了5美元交了报名费。一个月后,比赛主办方通知说我们排第一,但还有别人并列第一,因此要破解一个更大的谜,以决胜负。很快,我们收到另一个复杂得多的填字谜,我连续一个礼拜昼夜在图书馆里翻字典,找适合的单词。”
根据游戏规则,由英文字母W、H串联而成的英文字可得最高分,他们经一番努力终完成并获奖。由于关心赛果,杨每天都留意报纸,但到第七天早晨,杨看到《纽约时报》头版写着“汤川秀树获得物理学诺贝尔奖”,令他十分震动。他反问自己:“杨振宁,你到底在做什么?” 日本人首次获得诺贝尔奖,激励了他的斗志。在那之后,他便专心于自己的研究领域。